從澀穀感受令人激動的世界。

SHIBUYA × EVENT

「人工智慧和蜜蜂可以共同創造未來嗎?」-從技術與自然共存的角度思考社會創新- (QWS Academia早稻田大學)
SHIBUYA QWS

2025-11-28

「人工智慧和蜜蜂可以共同創造未來嗎?」-從技術與自然共存的角度思考社會創新- (QWS Academia早稻田大學)

與大學合作開展“未知問題”活動

來源:Peatix

【SHIBUYA QWS原始程序“QWS ACADEMIA”】

這是一個與大學合作遇到“未知問題”的計劃。有些學生和研究人員在大學面臨各種“問題”。“QWS ACADEMIA”並不僅僅是傳授知識的課程,其目的是雙向地互相給予刺激,產生化學反應。

 

■舉辦宗旨

作為重建人工智慧與社會制度以及人與人之間關係的挑戰,我們將舉辦國際會議,討論“人工智慧×養蜂×社會創新”的主題。

在第一部分中,我們將歡迎美國創業公司BuzzHive的創始人Michael“Mike”Bronikowski,介紹使用AI和城市養蜂的未來開發智能蜂箱。來自日本的“銀座蜜蜂項目”副代表Juno Tanaka先生將參加並分享連接城市和自然的日式養蜂的知識。所有的演講都有日英的逐次翻譯。

在第二部分,參與者分為英語和日語組,研討會開展各種主題,如“人工智慧與生物多樣性”,“景觀與商業”,探索技術與自然的共存。

如果您有興趣,請加入我們!

■時間:11月28日 (星期五) 13:30-16:30
■對象:大學生、研究生/普通
■容量:50人
■參加費用:免費
■地點:SHIBUYA SCRAMBLE SQUARE 15樓SHIBUYA QWS Cross Park
■主辦:SHIBUYA QWS創新委員會
■共同主辦:早稻田大學全球科學知識融合研究所/神奈川縣健康福利大學創新政策研究中心/超越2020年新項目
■贊助:NPO法人銀座蜜蜂項目/一般社團法人蜜蜂項目·日本
/Bass Center for Leadership Studies and Binghamton Center of Complex Systems (CoCo), Binghamton University,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贊助:日本社會創新學會
■程序
13:10開場
13:25 QWS介紹
主持人Asahi Toru (早稻田大學科學技術學院教授/全球科學知識融合研究所所長)

13:30開幕衹辭及紐約州立大學賓厄姆頓分校Joey Tsai副教授介紹
島岡未來子 (早稻田大學戰略中心教授/
神奈川縣立保健福祉大學健康創新研究科教授)

第一部分*有逐次翻譯
13:35邀請講座“AI巢箱和BuzzHive的願景”
Mike Bronikowski (BuzzHive聯合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
14:10特別講座“城市養蜂與社區的力量”
田中淳夫 (NPO銀座蜜蜂項目副代表)
14:45休息

第二部分
主持人Ayaka Matsumoto (早稻田大學一貫制博士課程高級科學與工程係2年/Beyond 2020NEXT PROJECT秘書長)
14:50冰上休息
15:00小組工作1
15:30小組工作2
16:00小組演示 (每次2分鐘)
16:25閉幕詞
Atsuko Hattori (大和大學政治經濟學院政治與政策係教授)

■演講者簡介

Mike Bronikowski (BuzzHive聯合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

BuzzHive (https://buzzhivetech.com/) 的聯合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BuzzHive是一家初創公司,旨在通過開發配備AI的智能蜂箱,監控和分析蜜蜂的健康狀況來優化授粉和蜂蜜生產。Bronikowski的使命是“破譯蜜蜂的語言”。我們引入了一個使用太陽能運行的感測器,除了溫度,濕度和重量之外,我們還通過機器學習和AI分析蜜蜂的翅膀,並建立了一種機制,在蜂群發生異常時向養蜂人發送警報那裡。該技術是一種具有高社會價值的方法,可以保護面臨氣候變化和害蟲等許多挑戰的蜜蜂。他正在賓厄姆頓紐約州立大學沃森計算學院攻讀碩士學位,主修人工智慧。

田中淳夫 (NPO銀座蜜蜂項目副代表)
基於“如果能在銀座採到蜂蜜將會很有趣”的想法,岡倉於2006年啟動了銀座蜜蜂項目,倡導激活銀座城市,打造蜜蜂居住城市,推進屋頂綠化。此外,通過與農村地區的交流,我們衹力於建立面對面的關係。作為城市養蜂的先驅,他協助各地啟動了蜜蜂項目,在全國各地發展蜜蜂夥伴 (https://gin-pachi.jp/#about_us) 。

■執行委員
島岡未來子(早稻田大學研究戰略中心教授/神奈川縣健康與福利大學健康創新研究科教授)

從早稻田大學第一文學係畢業後,在國際非政府組織擔任管理職位後,他是 (公共財產) 全球環境戰略研究所 (IGES) 的特別研究員。他曾擔任早稻田大學商學院WBS研究中心助理教授,研究戰略中心副教授。2013年獲得早稻田大學公共管理研究生院博士 (公共管理) 。響應教育,文化,體育,科學和技術部“全球企業家發展促進項目 (EDGE計劃) ”和“下一代企業家發展項目 (EDGE-NEXT) ”的採用,他參與了WASEDA-EDGE人力資源開發計劃的管理。2019年度春季學期獲得早稻田大學教學獎校長獎。在創業教育中,他負責設計思維,精益創業等多個科目。教育,文化,體育,科學和技術部企業家促進大使。

Atsuko Hattori (大和大學政治經濟學院政治與政策係教授)
奈良市人。大阪大學國際公共政策研究生院完成。在阪神淡路大地震的情況下,我參加了綜合研究研究生院的範圍項目,旨在傳播非營利組織研究。之後,2009年成立了DSIA總協會,衹力於促進“社會創新”和人力資源開發項目。在同誌社大學政策學院擔任教授後,他自2025年以來一直在工作。日本社會創新協會主任。專業是社會創新,社會創業理論,公共管理理論,公共政策。
2019年起名為同誌社蜜蜂實驗室,在同誌社烏丸校區實際開設養蜂科目,現在在宇治、誌賀移動並繼續活動。

 Chou-Yu (Joey) Tsai (Osterhout Associate Professor of Entrepreneurship, School of Management, Binghamton University /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Joey Tsai is the Osterhout Associate Professor of Entrepreneurship at the School of Management, Binghamton University. He earned his B.S. and M.S. in Psychology from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and his Ph.D. in Leadership and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from Binghamton University. Before returning to Binghamton, he served on the faculty at California State University and Penn State University. Joey’s research explores entrepreneurship and leadership, with a particular focus on how leaders and teams drive innovation and venture success. His work has appeared in leading publications, including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and Journal of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He is a recipient of the SUNY Chancellor’s Award for Excellence in Teaching. Currently, he serves as the Associate Director of the Bass Center for Leadership Studies and as a fellow at the Center for Collective Dynamics of Complex Systems. In addition, Joey serves on the editorial review board for The Leadership Quarterly and mentors student entrepreneurship teams competing in the New York State Business Plan Competition and the FuzeHub Commercialization Competition.

朝日透(早稻田大學科學技術學院教授/高級科學與工程係主任/研究生院主任/全球科學知識融合研究所所長)

1986年畢業於早稻田大學理工學部應用物理係,1992年博士 (理學),2007年工商管理碩士。2013年高級科學與健康醫學融合研究組織副主任,2016年納米生命創新研究組織副主任,早稻田大學綜合研究所全球科學2019知識融合研究所所長,2021年W-SPRING實習/職業支持他擔任負責人和生活創新評審委員會主席,推動跨學科研究,並衹力於開發創新人力資源。自2024年以來,他擔任早稻田大學科學技術學院高級科學與工程係主任和研究生院主任。專業是手性科學,生物物理科學,晶體光學,功能薄膜,迴圈食品生產係統的研究。

Tomomi Kito (早稻田大學科學技術學院創意科學與工程研究科教授)

畢業於東京大學工程係,完成工程碩士課程和博士課程。博士 (工程學) 。我們正在採用區域融合方法,在復雜的經濟社會中實現和維持各種價值創造。近年來,我們正在推動許多研究項目,這些項目著眼於創新生態係統的未來,例如發現初創公司和新興技術的潛力,通過團隊合作創造創意。

松本綾香(早稻田大學高級科學與工程研究生院博士課程高級科學與工程係2年/超越2020年新項目秘書長)

它屬於早稻田大學生物物理科學實驗室 (Asahi實驗室) 。專業是物理化學,手性科學,晶體光學。目前,他是早稻田大學本莊高中的兼職講師。從2020年開始參加以創業培訓為使命的學生組織Beyond 2020 NEXT PROJECT, 2022年擔任總務,2023年擔任秘書長,2025年擔任秘書長。支持聯合國的世界兒童未來會議PJ、可持續發展教育課程PJ、創業教育PJ成員。


Mitsuyo Murata (東京農業大學BASE博士課程3年/K-1工作組成員)

東京農業大學BASE鈴木實驗室主修昆蟲學。推進食用蟋蟀的餌料開發和蟋蟀的係統發育分析等。對昆蟲食品也很感興趣,實踐各種各樣的昆蟲料理。開發了龍田炸蟋蟀,在學校節慶出售。在柬埔寨開發蟋蟀供水裝置。內閣辦公室Moonshot型研發項目目標5「面向解決地球規模的食品問題和人類向宇宙進軍的昆蟲支撐的迴圈型食品生產係統的開發」項目學生社會實施小組“K-1工作組”成員。


Tomohiro Aihara (早稻田大學先進理工學研究科一貫制博士課程先進理工學專業1年/K-1特別工作組代表)

屬於早稻田大學生物物性科學研究室生物應用班昆蟲單元。目前,我正衹力於研究,旨在通過使用深度學習的運動圖像分析來闡明蟋蟀的同類相食行為。內閣辦公室Moonshot型研發項目目標5「面向解決地球規模的食品問題和人類向宇宙進軍的昆蟲支撐的迴圈型食品生產係統的開發」項目的學生社會實施小組“K-1特別工作組”的代表。


內木望睦 (東京農工大學應用生命科學係4年級)

屬於東京農業大學應用生命科學係生物係統應用科研究生院食品能源係統科學係實驗室。目前,我們正衹力於通過動畫分析和時鐘基因分析建立加州捕植螨的晝夜節律,並將其更好地應用於生物農藥。內閣辦公室Moonshot型研發項目目標5參加「面向解決地球規模的食品問題和人類向宇宙進軍的昆蟲支撐的迴圈型食品生產係統的開發」項目的學生社會實施小組“K-1特別工作組”。


細田凜子 (早稻田大學人類科學係4年級)

屬於早稻田大學人類科學係人類環境科學係。專業是文化人類學和城市人類學。他從人類學的角度研究蜜蜂及其生態環境,從城市養蜂到易地養蜂,走訪了全國各地的養蜂人。他曾擔任早稻田大學誌願者中心WAVOC內“寮國學校建設教育支援項目”的秘書,並作為初始成員參與了NPO BORDER FREE的啟動,該項目旨在糾正教育差距。目前,我們的目標是“實現早稻田大學的養蜂活動”,我們正衹力於大學內外的網路建設和規劃。

Ryunosuke Ino (東京海洋大學海洋工程係4年級)

它屬於東京海洋大學海洋工程學院流通信息工程係·橋本實驗室。物流專業,數學優化研究領域。以“最大化托盤載入中的裝載數量”為主題,我們研究了基於2D條帶包裝的整數計劃,並開發了一個“選擇表”,可以從包裝尺寸立即讀取T-11型托盤中的估計最大裝載數量它有。通過大學內外研究組的介紹和聯合審查,我們正在不斷更新模型的加強和改進,旨在實施和傳播為“可用的優化”。

Masataka Yoshinami (東京海洋大學海洋工程係4年級)

屬於東京海洋大學海洋工程係分配信息工程係。衹力於使用強化學習的多主體模擬的研究。
在物流和運輸領域,我們正在構建一個環境,其中多個自主代理商在Python上合作,我們正在進行研究,特別關註汽車之間的合作行為。我們還衹力於利用Unity構建三維模擬環境,旨在使AI決策模型控制的代理在遊戲引擎上運行。在大學之外,他屬於編程圈“NePP”,並積極參與遊戲開發和Web應用程序開發。

Kota Kinoshita (東京農業大學工學部4年級/K-1工作組成員)

屬於東京農業大學工業學院生命工程專業實驗室。目前,我們正在研究D-氨基酸給藥對兩穗蟋蟀生長的影響,旨在闡明D-氨基酸對昆蟲發育和代謝的生理作用。內閣辦公室Moonshot型研發項目目標5參加「面向解決地球規模的食品問題和人類向宇宙進軍的昆蟲支撐的迴圈型食品生產係統的開發」項目的學生社會實施小組“K-1特別工作組”。

長濱良門 (東京農業大學工學部4年級/K-1工作組成員)

屬於東京農業大學工業學院生命工程專業實驗室。目前,我們正在對Enma蟋蟀進行多組學分析,目的是闡明環境適應的分子機制,稱為“內源性休眠”,無論溫度和光周期如何都強行進入休眠狀態。內閣辦公室Moonshot型研發項目目標5參加「面向解決地球規模的食品問題和人類向宇宙進軍的昆蟲支撐的迴圈型食品生產係統的開發」項目的學生社會實施小組“K-1特別工作組”。

Naoto Ota (東京農業大學工學部4年級/K-1工作組成員)

屬於東京農業大學工業學院生命工程專業實驗室。目前正衹力於蟋蟀總科水平傳播基因的探索和進化意義的探討,以及刺五加蟋蟀的基因組構建。內閣辦公室Moonshot型研發項目目標5參加「面向解決地球規模的食品問題和人類向宇宙進軍的昆蟲支撐的迴圈型食品生產係統的開發」項目的學生社會實施小組“K-1特別工作組”。

Kazuka Umehara (東京農業大學工學部4年級/K-1工作組成員)

屬於東京農業大學工業學院生命工程專業實驗室。目前正在研究真核微藻硅藻的休眠機理及其多樣性.。內閣辦公室Moonshot型研發項目目標5參加「面向解決地球規模的食品問題和人類向宇宙進軍的昆蟲支撐的迴圈型食品生產係統的開發」項目的學生社會實施小組“K-1特別工作組”。

Yusa Kumazawa (禦茶水女子大學人類文化創造科學研究碩士1年級)

屬於生命科學專業食品營養科學課程·營養教育實驗室。
目前,他正在進行以“消費者對昆蟲食物的心理”為主題的研究。具體而言,我們關註為什麽人們難以接受昆蟲食物以及什麽樣的信息傳播增加了可接受性。在過去,他還參與了關於改善蟋蟀漢堡口味的研究,並且每天都在考慮昆蟲食物成為未來食物選擇的必要條件。擁有管理營養師、營養師的資格,學會等就健康的飲食生活和飲食教育進行討論。

石川惠麻 (早稻田大學國際教養學部4年級)

早稻田大學國際教養學部4年級。主修可持續性研究,在經濟學研討會上使用博弈論學習機制設計。目前,我們正在研究市場戰略和分銷係統建設的主題,以實現更可持續的糧食流通。
在大學之外,我在馬來西亞的一家創業公司經歷了當地的實習生,該公司通過水虻回收食物垃圾。目前,他正衹力於將這一努力傳播到日本,並被東京創業網關2025半決賽入圍者採用。

Koichi Sugimoto (東京農業大學生物生產科學係博士1年級)

就讀於東京農工大學聯合農學研究科博士課程,屬於仲井Madoka研究室。專業是昆蟲病理學,以病毒-宿主相互作用為中心,衹力於闡明使用病毒的生物防治如何成功抑制害蟲的機制。我們的目標是通過RNA-seq,圖像行為分析,數學模型多層次分析Cykuto和OrNV之間的易感性差異以及伴隨感染的行為變化,並為可實施的控制策略奠定基礎。他畢業於東京理科大學數學係,並正在開發一種新的鑒定方法,通過復雜分析茶樹害蟲Chanokokaku Mochamaki的昆蟲病毒抗性基因,充分利用純數學素養。

【ABOUT SHIBUYA QWS】
SHIBUYA SCRAMBLE SQUARE於 2019 年 11 月 1 日開業,與澀谷站直接相連。澀谷 QWS (QWS) 是位於 15 樓的會員專用設施。本著「讓我們不只是提出問題,不只是與人見面,不只是創造事物,讓我們改變世界」的理念,透過交叉不同背景的玩家的[問題],我們的目標是創造未知的價值。動作。
https://shibuya-qws.com/

【關於包括您回答的個人信息的內容】
收到的個人資訊將按照SHIBUYA SCRAMBLE SQUARE的個人資訊管理規定進行管理,並在使用後以適當的方式進行處理。 https://shibuya-qws.com/privacy-policy

申請參加活動
請從這邊來。

申請活動

地點